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农业科技“五五”工程 跑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打印]添加时间:2021-09-11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80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提出,要发挥湖北科教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强农、科技赋能,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今年以来,湖北省农科院组织全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量身定制做科研,跑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孝感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180多个高产、优质、绿色水稻新品种稻香四溢,他们均由湖北企业或科研院所近年自主选育。近年来,湖北省虾稻共作面积快速增长,却面临虾强稻弱、缺少专用虾稻品种的短板,繁育出适宜虾稻共作模式的优质、抗病、抗倒、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迫在眉睫。湖北省农科院与潜江市开展院市合作,历经五年繁育,终于繁育出湖北首个专门适用于虾稻共作模式的优质水稻品种——“虾稻1号”。记者在现场看到,稻穗饱满,长势喜人。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周雷:“这是全国审定的第一个虾稻专用品种,首先是它适合虾,它的杆子很粗,不容易倒,另外它抗病性强,因为一个虾稻田他不能打药的,另外它品质好。”

今年,全省共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161个,创我省审定品种数量历史新高。优质稻品种有58个,占比64.4%。在审定的农作物品种中,类型更加多样,质量更加优良,高端、优质、抗逆品种占了主导。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长惜:“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科技创新,我们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拿出来溜一溜,科研单位也好,大专院校也好,企业创新也好,同台来比拼。我不管你英雄是从哪里来的,我最终是要服务于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农民增收,粮油增收。”

除了要有优质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也关系着老百姓的收益。在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这里的糯稻不到半个月就可以开始收割了。这几年,畅马村实行了糯稻-免耕飞播油菜的新模式,糯稻收割之后,不用翻耕,直接在稻田里飞播种上油菜,这样可以多一季收成。

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村民杨水生:“飞播的油菜按350斤,就是保守的算法,油菜现在卖到了三块,还要除去一部分的劳工、农药,这其中的一亩地在一年之中可以增收700块钱左右。”

种植新模式不仅让农户增了收,对耕种环境也大有好处。免耕直播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用量,避免了面源污染,也减少了水土流失,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起到了保护作用。然而最初,这样一举多得的种植新种植模式并不为农户所接受。

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杨志远:“农民不太情愿,他说我耕了都长不好,那你不耕能够长得好吗,我们就选择了一个农户,大概有两亩多田,大约1500平方米,进行试验,当年糯稻收割之后,就搞免耕油菜,当年一亩田就产到了400斤。”

如今,畅马村基本上所有的稻田收割后都会套种一季油菜,这种高产高效的新模式在应城市也全面推开。

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杨志远:“目前扩大到我们17个镇、场、区和开发区。今年目前是16万亩,今年(秋播)要达到19.2万亩,明年(秋播)我想会超过20万亩以上。”

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湖北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实用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组织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建设,依托成果转化基地开展223项农业先进实用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3800余万亩、食用菌340万棒、畜禽100万只/头,“鄂干椒101”等90项科技成果成功转让到企业,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转让协议金额达2900万元。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游艾青:“围绕湖北的十大产业链,特别是生猪、水稻,还有香菇、小龙虾,整合我们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资源,包括资金资源我们整合了2000多万,人才资源,我们整合了39个团队,通过五五工程为抓手,科技攻关的突破来发力,把我们科技的元素,科技支撑的应有的作用把它发挥出来。”

在9月8日举行的科技助力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暨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现场推进会上,湖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孝感市副市长石必成共同向孝感农科院授牌“省农科院孝感分院”。省农科院粮作所、畜牧所,宜昌院与相关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卡脖子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协议,省农科院果茶所、孝感院、枝江专家大院和兆至公司在会上发言,交流了“五五”工程推进情况。

刘晓洪表示,“五五”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主动作为,是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实践,是科技助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全省农业优势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模式,搭建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积极融入十大重点产业链建设,要锚定目标,精准发力,聚焦问题找准短板,全力推进农业科技“五五”工程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