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动态
这场农业领域的全球大会,为何选在浙江这个小县城?
 [打印]添加时间:2023-02-27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56
   田鱼戏水,白鹭低飞。盛夏,在青田方山乡石前村,“稻鱼共生系统”遗产地的核心保护区,梯田青葱、层层叠叠。当季水稻已进入拔节孕穗期,当地农民戴着遮阳的斗笠,在稻丛里弯腰忙碌着。
 
  地处青田县方山乡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区
 
  山坡之上,印着不同花式的斗笠星星点点;山坡之下,一座占地面积4057平方米的“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在大会期间崭新开放。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
 
  13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青田人,面对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理条件,创造了“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鱼生态系统。
 
  20年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入选名录,这是中国乃至亚洲首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称该系统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也是一种资源复合利用系统”,还说它“大大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生态互利,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当下,青田又结合浙江省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探索把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创造出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青田模式,打通稻鱼共生向农民共富的转化通道。
 
  截至今年6月,青田稻田养鱼产业面积已达8万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3.5万亩,年综合产值超过5亿元,成为青田东部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青田农民收获田鱼
 
  除了给本地人带来财富,稻鱼共生系统还走出国门,给全世界很多国家的群众带去了希望。
 
  《人民日报》曾报道说:本世纪初,通过南南合作,尼日利亚引进了“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稻田养鱼技术。在中国专家的协助下,尼日利亚稻米和罗非鱼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不仅减少了农村贫困,也让当地群众获得了高质量的食品供给。如今稻田养鱼还推广到了东南亚、南亚、欧洲、美洲以及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柬埔寨人在稻田捕捞
 
  FAO总干事格拉齐亚诺曾评价道:
 
  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合理整合利用资源,协同增效,树立了全球典范!
 
  /“农业小省”如何成“农遗大省”?/
 
  放眼浙江各地,都闪耀着先民们的智慧——
 
  早在距今约1万年前的浙中金衢盆地,上山先民便定居村落,栽水稻、吃大米,开启了世界稻作农业发展历程。
 
  2500多年前的浙北,南太湖洼地,湖州先民巧妙结合当地“植桑、养蚕、蓄鱼”三大农业生产,深挖鱼塘,塘泥堆放四周为塘基,逐步发展出“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复合生态农业系统,做到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几乎“零污染”;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1500多年前的浙中北,会稽山脉,绍兴先民种榧造林,挑选野生榧树中的优质个体,通过人工嫁接技术,培育出集食用、药用、油用、材用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优良经济树种“香榧”,并在林下间作杂粮、蔬菜、茶叶、牧草等,既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又降温增湿、调节气候;
 
  绍兴榧农攀上蜈蚣梯采摘香榧
 
  1300多年前的浙东南,青田先民依山开垦梯田,田面种稻、水体养鱼,反复试养和驯化淡水鱼类,培育出地方特有品种——软鳞味美的稻田田鱼“瓯江彩鲤”,一田两用、稻鱼双收,在耕地匮乏的山区撑起“饭稻羹鱼”的田园梦;
 
  青田农民收获田鱼
 
  800多年前的南宋,河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湖州人叶金扬发明附壳珍珠养殖法,规模化生产淡水珍珠从此成为现实;山高林深的浙西南,庆元人吴煜发明“剁花法”这一香菇栽培技术,开创森林菌类人工栽培利用之先河。这些种养技术在当地人的实践中不断演进,延续至今……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
 
  透过青田,浙江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激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新动能的决心和信心也可见一斑。
 
  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表示:
 
  从体量看,浙江属于“农业小省”。2021年浙江省GDP为7.35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排名第19位;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0%、42.4%和54.6%。
 
  不过从农业文化遗产角度看,浙江则属于“农遗大省”和“农遗强省”。说其大,是因为在中国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浙江有3项;在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浙江占14项。这两个数据均居首位。说其强,是因为浙江拥有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而且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效果最好、效益最高,不断为世界贡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浙江方案”。